2016年大选已经拉开帷幕,两党候选人的党内初选论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。前不久,共和党候选人、地产大亨兼娱乐***的一段剪辑视频,先是在美国,然后又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上被广泛围观。这段视频是美国着名新闻网站huffpost视频编辑的杰作,把*在选举宣传中提到China(中国)的地方都剪在了一起,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,在这段3分钟的视频中,*241次地提到了中国,简直像轰炸一样。这虽然是剪辑过的视频,但可以想象在*的选举演讲中,中国议题占据了多大份量。
*并不是一一个喜欢提中国的候选人,至少有7位两党参选人在**公开演讲时论及了中国议题,这种候选人大规模谈论中国的现象也不是**出现,2012年大选中这种现象就非常受到瞩目了。而且这个现象还有个特点,针对中国的态度基本都是负面,两党都是,成为少数两党候选人取得共识的议题,还有个专门的词汇叫做“China-bashing”,意为“敲打中国”,有美国媒体调侃这种“敲打中国”的比拼像体育比赛一样。
“敲打中国”现象敲打的是什么呢?较主要的一点是,抨击中国人抢了美国人的饭碗。*就宣称,“美国人没有工作,是因为没有就业机会,因为中国得到了我们的就业机会……我会把就业岗位从中国带回来。”民主党候选人、与工会组织关系密切的桑德斯也宣誓,“不能再让本应该属于我们的就业流向中国了,数百**正在找工作。”由这个话题衍生的中美贸易失衡问题、人民币升值问题也是候选人攻击中国的重点。
美国人的失业问题,与中国真的有很大关系吗?就算在美国学术界,持有这种观点的人都不多,几个月前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专门宣布人民币估值合理,反对美国**关于人民币“严重低估”的看法。“人民币低估、中美贸易失衡、中国人抢了美国人的工作”这样的观点,经常只是在美国政界流行。原因是什么?很大因为美国民众爱听这种说法。在“敲打中国”竞赛中,也就这类话美国人较爱听,因为这与他们直接相关,至于南海问题什么的,与美国人没什么关系美国人也不爱听。但光是宣称“要把就业岗位从中国带回来”,就能博得欢呼,“敲打中国”较狠的*,近期选情就不断看涨。但很多人也调侃,这些口头上要严厉针对中国的,上台后就变样了,因为布什、奥巴马“都这么过来的”。
以上说的,就是美国人对中国的一个典型误解——基于美国人自身的利益、自身的立场而对中国产生先入为主的态度,以及远离真实的想象。这对中美关系甚至构成了损害。
美国对中国的误解,往往是因为跳不开自身立场